瑶池内侍仙姬传

侬氏杨,小字碧莲。祖居陕西「盩厔」,因饥荒,「挈」家来甘,至嶶邑东村而居焉。时乾隆三十九年春三月也,父设帐教徒以自给。 门下有刘生者,人品高尚好学不倦,侬父器之,为侬谋入赘之举。况生袛有老母,家「綦」贫,侬母商于其母,事竟谐。时生功名心切,待「入泮」后,再行「奠雁之礼」,竟以「鱼鲁之误」,名落孙山。兼之时疫盛行,抱病而返,抑知丢母而与世长辞矣。侬抱恨终天,惟有自矢,替郎奉母。 母欲以侬另为择偶,幸而侬父颇知大义,初试侬志若何,侬以死自誓,虽未成夫妇之礼,而夫妇之名实矣。侬以生为刘门之人,死为刘氏之鬼。侬父调和于中,卒赖以安,殷勤操作,日夜纺织,竭力奉姑与双亲。不幸双亲隔三日同逝,故后,赖门弟子之力,择地安厝。厝后,侬与姑以消岁月。 噫,其初有父母之覆护,焉知双亲故后,村中诸无赖,窥隙将谋乱,以图「鬻」侬之举。噫,侬以女流,怎能御于群凶。侬乃熟思以「扞卫」之法,用利刀以刳其面。侬姑未知侬意,非常惊骇,问故乃详。告姑,姑叹息数四,入房就寝。侬以伤故,卧不成寐。黎明省姑,已僵卧矣;骇极而仆,良久苏醒,泣不成泪,痛哭「自挝」而已,于是乃遍售遗产以殡姑。 夜孤坐灯下,自叹孤苦伶丁命薄如纸,更谋削发之举,悠悠然似梦非梦,一青衣女郎持节而来,曰渠已功成,再勿他图,宜随我去,自知底里。侬因念女郎之来,不为无因,于是随之前去,顿觉足下云生,至则见宫阙宏丽,上坐一妪,妆拟王后,至「墀」再拜,青衣扶起,已而言曰:封汝为瑶池内侍。 此系登仙之由,今幸菩萨开坛,命侬临坛自传,他日书成备载。庻不埋没生前之苦,与成仙之由,且亦为坤道者劝,但侬非敢自矜,略叙其颠末云尔。 注 「盩厔」:陕西地名,今作周至。「挈」:携带,带领。「綦」:极,很。言之綦详。「入泮」:“泮”,指泮宫。清代称考中秀才为“入泮”。「奠雁之礼」:传统汉族婚姻风俗,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。男家在行纳采,问名,纳吉,纳征,请期,亲迎时,必有主持者执雁前导,即为“奠雁”。「鱼鲁之误」:谓将鱼误写成鲁,泛指文字错误。「鬻」:卖。「扞卫」:捍卫,保卫,防御,多用于抽象事物。「自挝」:自己打自己。挝,敲、打。「墀」:台阶上面的空地,台阶。丹墀,古代宫殿前涂成红色的台阶或台阶上的空地。

开坛降

丁卯年夏四月一日 (宋公)缥缈香烟透九霄,诸生何事肯招邀。来坛莫谓萍踪客,权当知音话一宵。 宋公话:此地开坛,幸有夙缘,二三有志之士,欲挽浩劫而驾慈船,此等事关重要,待吾去禀过菩萨。看菩萨如何主义,再行安置可也。 申刻 (香山)一枝杨柳洒妖气,涤尽晴天无片云。顿觉清凉无俗气,好同诸子话殷勤。 香山菩萨话:是日也,天气清和,惠风时来。碧莲池中,花光照「槛」;紫竹林内,风雅宜人。正宜恭禅修养,捐除凡虑。忽来雀寺「土祇」,禀称「汝曹」有志开坛,以挽颓风而回天运,救此大劫,化被愚顽等语前来。 侬不禁欣然作色,以手加额而叹曰:诚如尔言,则纲纪之废弛者,庶几藉此而复振矣;人心之陷溺者,藉此而奋发矣。由此扩充,其他父子、兄弟、夫妇、朋友、主仆、宗族、乡党,不慈、不孝、不友、不恭、不和、不信、不忠、不睦者,庶几在此一举。而幡然归正矣,乃不惮风尘而来坛。 告于二三有志之士,曰:晚近以来,圣贤之道,式微久矣。伦常不明,纲纪倒置,迄今有年矣。神圣仙佛,飞鸾显化,以神道设教,所谓收拾人心,权宜一时耳。讵意人心依旧,世道日微,以致皇天震怒,劫运迭生,而神圣仙佛,亦无可知何耳。今汝等欲以神道设教,化彼「愚梗」,收拾人心,以回天运而挽劫数。 诚如是,则可以振纲饬纪,明理敦伦,延道统于「一线」,回人心于「几希」。是则诸子之婆心热肠也,实为挽劫收缘起见,非好为异端以惑世耳。汝曹谅必明白此理,而有志于神教,可谓与我心若合「符节」者也。诸生勉之,予日望之。 「回鸾」(香山)日坠西山遍海红,千村万户起烟峰。童儿辔鹤云门外,几次催侬返翠宫。 注 「槛」:门槛,门限。「土祇」:地神。「汝曹」:人称代词,你、你们。「愚梗」:愚昧、顽固。「一线」:比喻相承或相关事物之间的脉络。「几希」:不多,一丁点儿,相差甚微;极少。「符节」:古代用作凭证的东西,用竹、木、玉、铜等制成,刻上文字或图形,分成两半,使用时将两半相合,用来检验真伪。「回鸾」:应该是指比较尊贵的人物“出去”了一段时间现在又回来了。这个“出去”甚至有可能是指离开某个团体,然后回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