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互联网舆论场大体由四股力量共同塑形:

  1. 体制依附型意见领袖
  • 这部分人大多有体制背景或合作关系,承担引导舆论的职能,同时享受平台给予的曝光与收益。可以视为“制度化水军”。约占整体活跃舆论者的15%,并呈逐年上升趋势。
  1. 资本驱动的粉丝与营销群体
  • 饭圈、品牌营销账号、内容推广团队等,受企业利益驱动,通过话题、对立和情绪策动来达成商业目标。约占15%。
  1. 以个人或行业利益为导向的专业与公共知识群体
  • 包括公共知识分子、行业专家、意见作者等。规模不一,立场差异较大,但基本都有明确的利益考量或价值取向。约占15%。
  1. 受影响的普通网民
  • 数量最多,约占50%。主要作为情绪与话题的承接者,他们既是流量来源,也是舆论走向的实际体现者。但随着自媒体机制成熟,这一群体中会有部分人逐渐转向成为“内容生产者”,比例可能缓慢下降。

在这四者之中,体制依附群体握有平台资源和删帖封号等规则执行权,因此在舆论竞争中处于上位地位,对其他力量具有决定性影响。其余三者之间既相互利用,也相互制衡,构成了今日舆论生态的复杂混合状态。